连日来,在西安市科技局开展“解放思想找‘短板’、齐心协力补‘短板’”讨论活动中,“企业是创新的主体,但西安市企业总量少、产业规模小,与其他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,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不够明显”这个“短板”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。
“据2015年统计局数据,西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0家,成都3266家、是西安的2.84倍;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(R&D)占全市研发投入(R&D)比例只有30%左右,而大部分副省级城市该比例都在60%左右。西安专利申请、授权总量整体处于副省级城市的中游水平,从授权专利中企业占比看,西安为36.49%,与成都等城市差距较大,与该比例的全国水平(60%)相比也有一定差距。”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问题找到了,如何解决问题是关键。“在国家‘一带一路’战略构想和部署下,西安应贯彻落实‘聚焦三六九,振兴大西安’战略决策,高标准建设‘丝路科技创新中心’,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,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企业重视科技创新,加大研发投入,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是补齐西安科技短板的重要抓手。”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市科技局正在谋划出台西安市创新能力倍增计划,我市将围绕“做优大环境、打造大平台、发展大产业”战略部署,以加快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抓手,着力打造政策支撑平台、双创孵化示范平台、产学研合作发展平台、成果转化平台,努力实现全市技术交易额、科技研发投入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关键指标翻番;科技金融融资额、众创空间数、科技企业小巨人数、科技类创业企业数等特色指标保持高速增长;打造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。
“西安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‘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’的殷切期望。到2021年,国家西部技术交易中心年交易额占全国比重达到10%以上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,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.6%以上。全市技术交易额、科技服务业增加值、科技金融累计贷款余额实现‘三个千亿级’,专利申请量超过10万件;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;建成500个以上众创空间聚集区和特色区,众创空间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,全面完成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任务。”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。
记者了解到,为了完成目标,今后我市将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,以释放科技创新源头活力为主线,促进先行先试探索与全面创新改革相结合、上报改革经验与推广改革成果相结合、突破体制机制束缚与助力产业规模发展相结合,着力拓宽成果转化渠道、着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;以高新、航天、沣东、鄠邑等区域为重点,加快建设“科创大走廊”;加快建设国家西部技术交易中心,打造西部最大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交易市场,中心年技术交易额占全国比重达到10%以上,全市技术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;以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化创业创新为主体,加快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;加快完善五星级科技服务体系,秉承“五星级店小二”服务理念,打造敢打能拼的“科技铁军”。
(首席记者杨斌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