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70后”:回乡自主创业
  您的位置:西部创业网 > 创业故事
“70后”:回乡自主创业
来源:陕西日报  加入时间:2017/3/22 点击:1660

  “成为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后,我们获得了1000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,已经到了县财政局账户。有了这笔资金,示范园的发展前景更好了。”谈到未来,蓝田县蓬腾都市农业产业园负责人马伟峰充满了期待。
  马伟峰,作为一名“70后”,几乎符合了他这个年龄段返乡创业者的所有特征:带着满腔热情和憧憬走出农村,多年后,带着经验和资金返回家乡,在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里,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。
  上个世纪90年代,一直在外打工的马伟峰,看到了国家快速发展对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,拿出自己多年的打工收入,又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挪西凑,建起了砖窑,并在省城西安搞起了建材生意。随着生意不断做大,马伟峰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资金。
  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,自己富了后,总感觉缺点什么。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给家乡作点贡献。”马伟峰感慨地说。可返乡创业能做点什么呢,马伟峰曾经很迷茫。
  他们是自主创业的主人 
  马伟峰的迷茫,在2012年出现了转机。
  当年春节,马伟峰返回自己的老家蓝田县东邓村过年。听了蓝田县开展的一场中央“一号文件”宣讲,让马伟峰看到了自己的转型之路——现代农业。
  在现场与工作人员沟通后,马伟峰更加坚定了回家乡创业的决心。“对于返乡创业人员,从中央到省市再到地方,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,这让我对返乡创业更有信心了。”马伟峰说。
  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,经过一年的努力,2013年,马伟峰从东邓村村民手里流转出500亩土地,并注册成立了西安蓬腾都市农业产业园,4万多株葡萄苗顺利栽植了进去。
  正当马伟峰踌躇满志,准备在现代农业上大干一场之时,一个现实的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:园区有了,可要将分散的个体农户经营向现代农业园区转变,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是前提。水从哪里来?电又怎样解决?路能不能修通呢?看着由于浇不上水而逐渐发蔫的葡萄苗,马伟峰发愁了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在得知自己返乡创办农业产业园后,蓝田县主要领导上门办公了。
  这场现场办公会,让马伟峰面临的难题逐一破解:蓝田县供电局为园区安装了专用变压器;水利部门无偿为园区打了3眼灌溉用井;为扶持园区发展观光农业,蓝田县财政局以财政专项的形式,为园区修建了一条宽5米,长达2.3公里的园区专用道路……
  经过几年的努力,如今,西安蓬腾都市农业产业园流转土地数量达到了近2500亩,并建立起了生态餐厅、数字化集成会议室与关中民居四合院,成了都市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  政府向农民工“喊话”了 
  如果说马伟峰的返乡创业,是由于自身从资金到人脉关系,都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,属于“精英”返乡,具有难以复制性。那么,同为“70后”的景春强的返乡创业,则向人们展示着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无限潜力。
  景春强,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村民。2010年,由于妻子突然患病,常年在外打工的他不得不返回家里。为了生计,景春强一边照顾生病的妻子,一边种植露天蔬菜。“那个时候真是困难,一年辛辛苦苦干下来,收入最多也就几千元。”景春强说。
  2012年,景春强到蓝田县城卖菜时,得知县就业局正在启动返乡农民创业项目,参加相关创业培训后,就可以获得8万元的无息贷款。带着试试看的心理,景春强提出了贷款申请,并参加了创业培训。在参加了相关就业培训之后,8万元的无息贷款很快就打到了自己的账户上。
  利用这笔资金,景春强建起了蔬菜大棚。由于自己有种植蔬菜的经验,再加上能吃苦耐劳,景春强的大棚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。在尝到了大棚种植的甜头之后,景春强决定扩大种植规模,并再次申请到了50万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无息贷款。
  经过多年的打拼,目前,景春强流转土地的数量达到了100亩,建起了17座标准化设施蔬菜大棚。“收成好的时候,一个大棚一年的纯利润能达到两三万。”景春强兴奋地说。
  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,需要更多马伟峰、景春强式的能人返乡创业。为此,我省还专门出台了《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2015年至2017年,全省培训返乡创业人员10万人;2017年底前,每个县(区、市)至少建成1个返乡创业园区或返乡创业孵化基地;2017年,全省新增农民工等创业人员11万人,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超过6万个,辐射带动就业30万人。
  为鼓励更多人返乡创业,各县区也纷纷开出便利举措:澄城县积极推进“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积极创办企业和农业基地建设;扶风县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了监控和跟踪服务,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;西乡县每年拿出200万元,用于农民工创业和发展非公经济的政府奖励……
  农民工说,这是政府在用政策,向农民工“喊话”,喊我们回乡创业呢。
  回乡创业依然有风险 
  “世界那么大,只有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最值得我留念和牵挂,外面的世界纵然精彩,家乡创业更实在。”陈刚说。
  在广东、福建等地闯荡近20年,在中山市拥有3家企业的陈刚,2013年返回家乡平利县,在城关镇马盘山村流转土地5000余亩,建立起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。他粗略算了一下,基地仅茶叶和畜禽两项年收入就达到了800余万元。
  “返乡创业推动了农民的职业化,对于县域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、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。”谈到以“70后”为主体的返乡创业人群,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罗丞说。
  然而,在看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同时,罗丞也提醒已经或准备回乡创业的人员要有足够的“风险意识”。比如,在准备创业时,自己有没有做好充足的市场调研和项目风险评估;同时,在创业的过程中,也许还会遇上“办事难”“融资难”“用地难”等一系列现实问题;此外,由于在城市久居,这些创业者很多思维习惯已经完全城市化,再回当地创业,还可能和当地的传统风俗文化产生冲突。
 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所做的“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报告”则显示,大多数农民工创业属于生存推动型创业,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很多困难,如农民工创业能力有限,降低了创业的成功率;创业项目单一,对创业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承受能力低,缺乏发展潜力和后劲;创业培训不足、知识水平低、影响可持续发展;对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不足,制约了创业的进行。
  罗丞建议,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,在财政资金支持力度、拓宽融资渠道和放宽土地使用等多方面,为返乡农民创业提供政策保障;加强职业技术培训,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技能保障;实施积极的人才扶持政策,以激发起更多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热情。

       康传义









自主创业,解决就业!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免费报名,国家掏钱免费培训,结业后可享受最高400万元的创业贷款!可在本网站在线报名或致电029 — 85410152 85410155 进行咨询。

关闭窗口】    
 来源:http://www.4scy.com
 版权与免责声明:
  1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创业培训基地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 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陕西省创业研究培训基地 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  2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创业培训基地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  3.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文责作者自负。
  4.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中心动态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
Copyright 2009-2010 版权所有:陕西创业研究培训基地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69号 电话:029-85410155 Email:4scy@4scy.com
技术支持:  陕西创业研究培训基地  陕ICP备09019701号-1